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8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76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725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262篇
海洋学   21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梅雨锋次天气尺度涡旋旋转风和辐散风动能收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汪钟兴  刘勇 《高原气象》1994,13(1):28-34
本文选取1991年7月5日20:00-6日20:00梅雨锋上移动性次天气尺度涡旋引起的长江中下游特大暴雨为实例。采用准拉格朗日球坐标系的旋转风和辐散风动能方程,计算得到次天气尺度涡旋发展和成熟两个阶段对流层各层旋转风动能和辐散风动能的收支特征为:在对流层高层(100-400hPa)两个阶段的旋转风动能源汇相同,辐散风动能源汇有异,即水平动能通量项和“摩擦”项符号相反;在中层(400-700hPa)  相似文献   
92.
93.
The Kuroshi'o front eddy's surface and sectional isotherm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observation data obtained in April 13-16 of 1989 in the East China Sea. It was found from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se isothermal distributions with those in January and beginning of June for the years 1986-1990 that the Kuroshio front eddy often occurred from March to the beginning of June. The Kuroshio front eddy movement in the East China Sea in spring was along two routes: the Okinawa Trough route, a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slope route. The two moving routes both in the surface layer and in the section are described, their causes are discussed, and differences are compared.  相似文献   
94.
梅雨锋锋生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兵  乔全明  张立 《大气科学》1991,15(2):92-100
本文分析了一次梅雨锋的锋生过程,并利用锋生函数和温度平衡方程,讨论了影响梅雨锋形成和维持的因子。结果表明:感热加热是使江淮流域低层锋区消失的主要原因,潜热加热以及水平运动造成的变形是维持梅雨锋存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
春季高原东侧水平稳定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稠密的探空资料,分析了春季高原东侧的水平稳定层。确定了该稳定层的范围和强度,指出了其温度、湿度和流场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96.
应用双光谱云图判识梅雨锋云系降水等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1991年梅雨期间的部分GMS红外,可见光数字云图及同时的地面实测降水资料,从分析各等级降水云的二维频数分布着后,探求降水强度与红外,可见光亮度值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用红外,可见光双光谱阈值法判识大暴雨,暴雨,大雨,中小雨4个等级的降水云。  相似文献   
97.
暴雨过程中积云对流反馈作用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钟兴 《气象》1994,20(2):3-10
根据各收支方程讨论,概述了各研究者采用直接和间接的方法,计算得出长江流域梅雨期暴雨过程中各源汇的空间分布特征。虽然个例,地区和资料不同,其结果各有差异,易比较,但次网格尺度运动对不尺度环境场的反馈作用均非常显著,因而在设计暴雨预报的数值模式时,参数化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98.
根据1991年5-8月江淮特大暴雨资料,使用功率谱和带通滤波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991年夏季风和江淮梅雨的准周期振荡,探索季风对异常梅雨的影响。分析指出,1991年北半球夏季风活动,江淮流域湿度场和降雨量变化均存在显著的准24天周期振荡,夏季风的周期振荡,主要表现在西南季风(东南季风不明显),它的位相比降雨量提前2-4左右,其振幅大小较好地反映了降雨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99.
丁治英  陈久康 《气象科学》1994,14(4):344-353
本文通过1991年梅雨后期,7月1—13日200hPa非地转场分析得出,梅雨期200hPa非地转风主要由积云对流动量转换形成。其次是风速平流,并通过数值试验得以证明。非地转风形成的高层辐散,可进一步使暴雨增强与维持。另外梅雨期非均匀层结对非地转风及暴雨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台风外围暴雨成因及其增幅的一种动力学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9216号台风外围暴雨的诊断分析,发现暴雨是由低层低压气旋流场系统、与高层高压反气刻流场系统以及深厚的饱和湿度层所组成的一种高层抽吸作用所形成。暴雨的增幅原因,是通过台风和东风波系统与风带的低涡低槽系统合并加深后,导致暴雨区上空暖平流因子增强和高层抽吸作用增强所开。最后对预报和研究这类暴雨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